談及香氣,我們第一時間可能會想起香水,但香水畢竟也是化學合成的產物,我們無法透過香水複雜經處理的香氣而接觸其根源、原材料的實感。而縱觀現代城市的建材都是無味的石屎、玻璃、金屬,在日常生活中確實喪失了許多可探尋香味的機會。回想一下你接觸得最多香氣的時候,除了是商場的香薰、街上女士們噴的香水,最多且印象深刻的必然是你走進大自然、森林、海洋、草地的時候。而看過這次「尋香記」有關中國香氣歷史展覽後,我發現古人對香氣的追求與品味更甚於現代的我們。展覽從古人留下的書畫、香器、相關文物展露古時香氣如何舉足輕重地貫穿於人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最重要是這些歷史啟發到我們如何重拾古人懂得細味香氣的樂趣。
古老而神秘的龍涎香:散發香氣的糞便
普遍我們認知的香氣原材料都是植物,但原來古時香料亦來源於動物,其中「龍涎香」、「靈貓香」等富有神性的香氣名稱更惹人遐想。
其實所謂「龍涎香」是抹香鯨的排泄物,而「靈貓香」則是非洲靈貓的香腺分泌所散發的動物香。當然如今可說因極稀有和動物權益保護而幾乎不會在市面上看到這些香料,但都足以讓我驚奇香氣可源於動物。不過細想之下,之前有讀過生物求偶過程中其實也會透過對方的體味辨識到對方有否與自己互補的基因,繼而覺得對方有否吸引力。回想起自己喜歡與否一個人,他身上是否有股我喜歡的氣味確實很決定性,通常這不是他噴的香水或洗的香梘味,而是他自身的氣味令我覺得很安心,或者這種無意識的判決正正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喜歡一個人,儘管那個人看起來平平無奇。
香氣生活實踐方法1:透過氣味加深對身邊人的了解
大家也可以試試留意身邊的人甚至乎下一次你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他的氣味嗅起來如何?是否你喜歡的氣味?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每種香氣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探尋與收集
橫向排列着10幅不同香花的繪畫「十香圖」,由清朝嶺南畫家居廉家宅中花園所種的10種不同香花所繪畫的作品,每幅除了把花的不同形態與神韻勾劃出來,更各自賦上對應的詩詞。以詩畫形式這種費神耗時的方式去記錄一件事物,某程度表示其事物對創作者的重要性。相比起現代大家隨手用手機快速攝影記錄,前者可更慢地讓人觀察思考事物的細節。如何捕捉香氣除了最直接以製香的方式進行,另一種方法就是像這些文人以最耗時緩慢的方式繪畫書寫香花的美態作記錄保存。
香氣生活的實踐方法2:探尋記錄四周的香氣
每一次走進公園郊外、海灘等大自然的地方都可嘗試集中注力於自己的嗅覺,全神貫注於氣味的探尋,在晴天或雨天都各有不同的變化,嘗試辨識氣味的來源(泥土、花草、枯木……)、帶來的感受(濕、乾、溫暖、冰冷、刺激、柔和舒暢……),用文字/繪畫/錄音記錄
又或者煮一頓飯,感受各種食材、調味料,在切件、烹煮、煎炒過程中所散發的不同香氣
香氣具備神性、形塑精神空間的功用
一進展覽放於門前首當其衝的展品就是一個由神鳥高仰用喙部托著博山形爐,腳踏一昂首仙龜,另一隻神鳥更踩在博山上仰望遠空,呼應海中仙山由仙龜所馱的秦漢傳說。古人認為要神明棲居香爐必先造型如仙境,繼而得仙人指點。
香灰在爐內燃燒,香煙搖搖上升通往上天,他們認為香煙可傳遞人的功德、敬虔至天上的神明;而道教則以焚香引來仙鶴並乘達天宮。因此中國的焚香、沐香、佩香皆有着通靈、祭祀、吉祥辟邪、淨化心神的作用。文人作詩作畫也會焚燒香煙,營造雅興的創作仙境,讓他們下筆如有神。
香氣生活的實踐方法3:以香氣塑造環境氣氛
雖然我們未必要把香氣當作宗教通靈之用,但我們可以透過覺察香氣讓我們喚發的感覺、情緒、想像、回憶,去了解怎樣的香氣可塑造怎樣的環境氛圍,例如學習時可以燃點什麼香薰蠟燭/線香/精油(甚或學習以前仕女讀書在旁邊擺放水果散發果香)去幫助專注提神;又或者怎樣的香氣可以幫助放鬆,令精神得到平靜休息。
「尋香記──中國芳香文化藝術展」
展期:即日起至10月16日
地點:香港藝術館二樓專題廳(購票入場)
網頁詳情:香港藝術館